但在国外,孕妇不仅习惯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家里,还时常开车出去旅游。对于她们来说,除了在怀孕晚期因行动不便可能会少点外出之外,在其他两个阶段,怀孕和不怀孕都一样,无须特别对待。同样是女人,同样是生娃,为何国内国外区别这么大呢?
基本百无禁忌的美国孕妇
美国女人怀孕后,除了必要的防范措施,其他一切都和原来一样。
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医学权威期刊《柳叶刀》发布正式报告显示在2007年10月至2008年5月,中国的剖宫产率46、2%在抽样的9个亚洲国家中排名第一(12),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上限的3倍以上,且11、7%没有明确的手术指征,2011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OECD Health Data全球各国剖宫产率显示中美两国的剖宫产率均位于全球前11位,其中中国的46、2%位于第二,美国的32、3%位列第10。剖宫产率”畸高”已引起世界关注。
在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的剖腹产率仅在5%左右,此后不断攀升,20世纪80年代以后快速上升至30%~40%,到90年代,上升更为明显,几乎达到了40%~60%。21世纪,中国的剖腹产变得更加普通,其效用被无限放大,当前国内大部分城市医院剖腹产率在40%~60%以上,少数已超过80%,某些医院已上升至90%以上。复旦大学李晓燕(13)等利用3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资料研究了我国1990~2003年的10年妇女剖宫产率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数据显示1990~2003年我国剖宫产率呈快速上升,从1993年的6、73%(95%CI=5、99~7、47)上升到2003年20、55%(95%CI=19、50~21、60),剖宫产率城乡差异大,2003年我国城乡剖宫产率分别是39、51%(95%CI=37、19~41、83)和12、77%(95%CI=11、75~13、79);剖宫产率的上升速度农村明显高于城市,农村的上升速度是城市的2倍;影响剖宫产的非医学原因最主要的是城乡类别,结论是我国城乡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剖宫产率急剧上升的最重要间接原因,直接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同样美国的剖宫产率也呈现不断增长,美国CDC的国家卫生统计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 NCHS)数据显示从1960年的5%到2010年的32、3%,2010年的统计资料显示:佛罗里达州的剖宫产率为37、2%,阿拉斯加州22、6%,新泽西州38、3%。中美两国的剖宫产率均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1、5~5%,上升到目前的现状,均超出了全球平均剖宫产率为15、90%的水平。
剖宫产率的明显上升已经引起了两国政府部门、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学团体和社会的共同关注,不断升高的剖宫产率并没有带来医学和社会经济的好处,反而增加卫生资源的消耗以及母亲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对今后的生育功能和后续妊娠都产生负面影响,在过去的50年中,新生儿和围产儿死亡率已经明显下降,但剖宫产和新生儿围产期死亡率的关系仍不明确,合理的剖宫产率还存在争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剖宫产率是15%,2011年全球平均剖宫产率是15、9%,在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的剖宫产率在10%或略高,北欧的剖宫产率在15%以下,但这些国家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均为世界最低,充分显示了其围产医学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