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而,全国普遍推广唐氏综合征的产前筛查,其方法主要包括:血清标记物简测(“唐筛”)和超声。筛查结果“高危”,提示胎儿患有唐氏综合征的风险高于一般人群,需要进行产前诊断。产前诊断的方法则主要依靠羊膜腔穿刺,抽取羊水后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诊断胎儿是否为唐氏儿。
羊膜腔穿刺存在着导致羊膜腔感染、损伤胎儿、流产的风险,故而部分孕妇不能接受。近年来,孕妇外周血胎儿细胞及胎儿游离DNA的发现,以及新的检测方法的研究,为唐氏综合征提供了一些新的检测方法。
这些无创检测方法为广大孕妇提供了新的选择,但在做出决策时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唐氏综合征随年龄增加,发病率明显上升,因而对于超过35岁的孕妇,建议其直接进行产前诊断,而不再行“唐筛”抽血。强调的是,随着年龄的上升,染色体异常的整体风险都随之升高,而不仅限于21三体,也就是唐氏综合征。
2、胎儿先天异常各类繁多,仅染色体病就有过百种,但目前没有好的方法进行检查和预测,“唐筛”仅能筛查21三体、18三体的风险,而对于别的染色体病的患病风险则无法提示。
3、羊膜腔穿刺以及染色体核型分析,仍然是最有价值的诊断染色体异常的检测方法,也是唯一可以做为确诊依据的方法。其检测的全面性(可同时排查上百种染色体病)和准确性是任何间接方法所不能替代的。
4、唐氏综合征的胎儿存在智力异常,但并非所有的胎儿智力异常都是唐氏综合征,两者之间并非对等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