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高血压,简称妊高症,这个杀手已然成为孕产妇及围产儿患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主谋。
1、妊高症特点
一般来说,妊高症分为五类且各具特点,如此看来,这个杀手性格还挺多样。
分类
诊断标准/特点
妊娠期高血压
妊娠期间出现首次血压升高,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
蛋白尿阴性
产后12周血压恢复正常;
产后确诊
可伴有上腹部不适或血小板减少;
子痫前期
孕20周后出现血压升高≥140/90mmHg;
24小时尿蛋白定量≥0.3g或随机尿蛋白(+);
子痫患者在产前或产后出现抽搐,不能以其他原因解释;
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
高血压妇女于妊娠20周前蛋白尿阴性,但在孕20周后出现尿蛋白定量≥0.3g/24h;
或妊娠20周前突然出现尿蛋白增加、血压进一步升高或血小板减少(<100×109/L);
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
妊娠前或妊娠20周前出现血压≥140/90mmHg;
孕20周后首次诊断高血压病持续到产后12周后;
2、妊高症的发病原因:
刚刚说到了关于妊高症的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但是医学领域关于这个杀手的研究和追捕从未停止过。关于子痫前期—子痫的发病机制的国外有较多的研究,这还是一个国际通缉犯呢,但是也没有任何一种单一的因素可以解释这种疾病,多认为是母体、胎儿、胎盘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
滋养细胞浸润异常:
原理大概就是,滋养细胞不能正常着床,造成血管、动脉等重塑困进而致使胎盘灌注相对减少及缺氧。
免疫平衡失调:
通俗点讲,免疫功能下降,给坏细胞的滋生提供了契机,然后,某些身体机能下降,造成血压升高。
氧化应激反应:
缺氧的胎盘发生局部氧化反应并转移到母体的全身循环系统,产生自由基和过氧化物,进一步伤害血管,而患者的抗氧化功能下降,然后,加上时间的慢性催化,就生病了。
遗传因素:
据研究,子痫前期患者的母亲有20~40%的机率遗传给女儿,11~37%的子痫前期患者为姐妹;在双胎中,患子痫前期的一致性为60%。
营养因素:
据研究,孕期缺锌、钙、镁更易患病。
3、如何预防妊高症
那么这么可怕的杀手该怎么对付呢?
首先,要做好咨询,对妊高症有一个基础的了解,比如,这个杀手的高矮胖瘦,还有帅不帅之类的。
其次,如若出现首发症状,一定要做好检查和监控,提高对自身血压、体重、尿蛋白等方面的关注。
再之,做好一般治疗,也就是尽量左侧卧位休息,这样可减少子宫对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的压迫,左侧卧位24小时可使舒张压降低10mmHg。
最后,放宽心,吃好饭,补充多种维生素,当然家人对孕妈妈的关爱也可以使得妊高症这个杀手不敢近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