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鳞癌,按巨检外部形态分4型:外生型,最常见,癌灶向外呈乳头状、菜花状,组织脆,触之易出血,常累及阴道;内生型,癌灶向子宫颈深部组织浸润,宫颈表面光滑,肥大变硬,呈桶状,常累及宫旁组织;溃疡型,上述两型癌组织继续发展合并感染坏死,脱落后形成溃疡或空洞,似火山口状;颈管型,癌灶发生于宫颈管内,常浸入宫颈管及子宫峡部供血层及转移至盆腔淋巴结。早期宫颈癌常无明显症状和体征,随病变发展,常表现为阴道接触性出血,如性生活、妇科检查后;也可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或经期延长、经量增多;老年患者常为绝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
宫颈癌好发于宫颈外口位置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接处(转化区、移行带)。它的发病与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有关,尤其是高危型HPV16及18型。近年来,HPV疫苗越来越热,在适当的时机接种,可降低宫颈癌的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