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精液异常 对药 选析
对药又称药对,是指两药合用能起到协同作用,增强药效;或消除毒副作用,抑其所短,专取所长;或相互作用产生特殊效果等的经验配伍。是介于单味药与成方之间,体现中药配伍规律与方法的结晶。历代前贤著有《雷公药对》、《新广药对》、《施今墨对药》等,均曾深入研究过对药配伍用药经验。笔者从事中医男科基础与临床工作,长期以来整理男科效验对药近百对,遂不揣浅陋,就其中治疗精液异常(包括少弱精症、畸形精子症、死精子症、精液不液化、免疫性不育等)临床常用对药作一简要分析与总结。
1、黄精――制首乌
黄精,甘,平,归脾、肺、肾经。功能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本草纲目》谓其能“填精髓”。制首乌,苦、甘、涩,微温,归肝、肾经。功能补益精血。黄精、制首乌合用,补益肾精之功增强,为治疗精亏髓少之少精子症、弱精子症、无精子症等的有效药对。常用量:黄精10~15g,制首乌10~15g。
2、山萸肉――牡蛎
山茱萸,酸、涩,微温,入肝肾经,温而不燥,既能补肝肾之阴,又能温补肾阳,是一味平补阴阳之要药。《药性论》谓其能“补肾气,兴阳道,添精髓”。牡蛎,咸,微寒,归肝、胆、肾经。咸寒质重,故能潜阳补阴。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牡蛎富含锌等微量元素及多种氨基酸,为睾丸生精所必需。山萸肉、牡蛎伍用,相互促进,作用增强,为临床治疗少弱精症所习用。常用量:山萸肉10~15g,牡蛎30g。
3、川断――桑椹子
川断,苦、辛,微温。归肝、肾经。功能补益肝肾,强筋健骨。现代医学认为维生素E与生殖系统关系密切,具有防止性器官老化,增强精子活力等多种作用,而川断富含维生素E,故精液异常方药中多用之。桑椹子,甘、酸,寒。归肝、肾经。功能滋阴补血,生津润燥。《滇南本草》谓桑椹“益肾脏而固精”,《本草经疏》言其“为凉血补血益阴之药”。临床常用于肝肾阴虚诸证。川断、桑椹子配伍,寒温并用,阴阳双补,药性不燥不烈,中正平和。用于治疗肝肾不足之精液异常、性功能障碍等证,颇有良效。常用量:川断15~30g,桑椹子10~15g。
4、车前子――五味子
车前子,甘,微寒,归肝、肾、肺、小肠经。甘寒而利,能通利水道,分清泻浊,又能清肝热而明目。《名医别录》却言本品能“养肺强阴益精,令人有子”,验之临床,知其并非虚言。五味子,酸、甘,温,归肺、心、肾经。本品五味俱全,而以酸、甘为主,入肾能补肾益气生津,“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神农本草经》)。车前子、五味子合用,一泻一补,补泻兼施,用治肾虚精少之不育,配伍于大队补肾填精方药中补而不腻。代表方如五子衍宗丸。常用量:车前子10g,五味子10g。
5、乌梅――生甘草
乌梅,酸、涩,平,归肝、脾、肺、大肠经。其味最酸,酸能敛虚火而救津液。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其味甘,生用性偏凉,甘以益脾气而生津液,凉以微泄火而存津液。二药相伍,一酸一甘,酸甘化阴,有较强的生津止渴之功。精液不液化中医辨证阴虚火旺,湿热内蕴为多;阴虚火旺,精液受灼而浓缩,致粘稠不化。现代医学治疗精液不液化多采用口服维生素C等酸性活剂,乌梅、甘草配伍以酸甘化阴,与其不谋而合。男科名家徐福松教授创制有验方酸甘化阴汤、乌梅甘草汤,皆以此药对为主药,治疗精液不液化症,常有立竿见影之效。常用量:乌梅10~15g,生甘草5g。
6、当归――川断
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甘温质润,长于补血,为补血之圣药;辛行温通,又为活血行气之要药。川断,苦、辛,微温,归肝、肾经。功能补益肝肾,因其辛能散瘀,亦有通利血脉之功。当归、川断合用,活血益肾填精之功增强,配伍运用与治疗死精子症方药中,能改善精子生存环境,有利于精子存活与运动。现代研究表明,维生素A、E的缺乏对精子活动有很大影响,而当归、续断二味药对维生素E的缺乏有良效。金维新、李广文教授对死精子症的治疗,在方药中均习惯加入当归、续断,且用量适当加大。常用量:当归10~15g,川断10~15g。
7、山楂――麦芽
山楂,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功能消食化积,行气散瘀。麦芽,甘、平,归脾、胃、肝经。功能消食健脾,回乳消胀。山楂、麦芽二药配伍,原本为健脾开胃、消食化积之药对,移用于男科可治疗精液不液化症,乃取酸甘化阴之意,借以酸化血液,以降低精液pH值,与西医用维生素C治疗本症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现代研究认为,精液不液化与蛋白酶缺乏有关,而山楂、麦芽富含蛋白酶,配伍用之有利于精液液化。常用量:山楂10g,麦芽15g。
8、金银花――蒲公英
金银花,甘、寒,归肺、心、胃经。功能清热解毒,疏散风热。蒲公英,苦、甘,寒,归肝、胃经。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金银花、蒲公英伍用,甘寒不伤阴,清热为主,兼以利湿。精液不液化、死精子症、免疫性不育等多与前列腺炎和精囊炎有关,阴虚湿热是重要的病因病机,治以滋阴清热为主,兼以利湿,用药宜选甘寒而慎用苦寒,是故有选于金银花、蒲公英。常用量:金银花15~30g,蒲公英15g。
9、碧桃干――碧玉散
碧桃干,酸、苦,平,归肺、肝经。功能敛汗涩精,活血止血,止痛。《饮片新参》言本品“生津,止汗。治劳咳,养胃除烦”。碧玉散源出《伤寒直格》,即六一散加青黛,令如浅碧色,故称之。功能清解暑热,主治暑湿证兼有肝胆郁热者。碧桃干、碧玉散伍用出自徐福松《男科纲目》,一滋阴生津活血,一清利肝经湿热,两者相反相成,相互制约,相互为用,治疗肝肾阴虚湿热型免疫性不育症甚妙。常用量:碧桃干10g,碧玉散(包)20g。
10、鸡血藤――仙鹤草
鸡血藤,苦、微甘,温,归肝、肾经。苦而不燥,温而不烈,功能行血养血,舒筋活络。《饮片新参》谓之能“去瘀血,生新血,流利经脉”;《本草纲目拾遗》记载本品可治“男子虚损,不能生育及遗精白浊”。仙鹤草,苦、涩,平,归心、肝经。药性平和,味涩收敛,功能收敛止血,兼有补虚强壮作用,尚能解毒。鸡血藤、仙鹤草配伍,两者均入血分,活血养血,扶正祛邪之力量增强。现代医学在研究不育症机理时认为,血清和精浆都可产生精子免疫。根据中医“精血同源”的理论,治疗男子免疫性不育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加入走血分的药物如鸡血藤、仙鹤草以活血解毒,往往能提高疗效。常用量:鸡血藤10~15g,仙鹤草10~1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