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准妈妈,很有必要首先了解自己的血型,因为宝宝的血型遗传来自父母双方,如果妈妈血型稀有,而宝宝和妈妈的血型不一致,尤其是Rh血型不同时,则有可能出现胎儿宫内溶血,甚至胎死宫内的风险。因此到医院首次产检的孕妇,医生都首先会建议准妈妈检测血型。若检测发现准妈妈Rh血型为阴性,而丈夫的血型为Rh阳性时,则宝宝血型是Rh阳性的可能性非常大。妈妈和宝宝有其各自的血液循环,之间虽然有胎盘屏障,但很多物质是可以透过屏障的。宝宝的Rh(+)红细胞也可能少量达到妈妈体内,刺激Rh(-)血的妈妈体内产生抗D抗体。如果准妈妈是第一次怀孕,则产生的抗体是大分子量的IgM,它不能透过胎盘再回到宝宝体内;但如果是第二次怀孕仍为Rh(+)宝宝,第一次怀孕留下的免疫记忆再次唤醒产生的是大量的IgG抗体,这些抗体在母体一旦产生,就可能会透过胎盘再回到宝宝体内。大量的抗D抗体和宝宝红细胞的D抗原结合,会引发胎儿的溶血性疾病、胎儿水肿甚至胎儿死亡等风险。
如果是Rh阴性血型的孕妇,做些什么以降低宝宝溶血的风险呢?从第一次怀孕开始就应该积极进行抗D免疫球蛋白的预防注射。Rh(-)血的准妈妈,一般建议:
1、于28-30周肌内注射300μg抗D免疫球蛋白,
2、胎儿娩出后72小时内追加300μg肌内注射。如分娩后忘记,13天内追加仍能产生部分保护作用;
3、建议对所有可能引起Rh(-)血女性产生抗D抗体的事件(母血致敏效应事件)应用免疫型预防,如人工流产、宫外孕、绒毛活检、羊水或脐血穿刺、输卵管结扎术、输注Rh(+)血液和一些产科操作等。此外,Rh阴性血型的准妈妈再次怀孕时,要去医院检查是否体内已经存在抗D抗体,如果抗D抗体已经为阳性,则免疫预防就失去意义,胎儿发生溶血的风险变大,孕期应加强对宝宝的监测,具体应积极联系并咨询你的产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