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血和打点滴后瘀斑和血肿是因为被刺破的静脉没有被准确充分的压住止血造成的,所以要避免抽血和打点滴后的瘀斑和血肿的诀窍是压住抽血和打点滴时被刺破的静脉,而不光光是压住被刺破的皮肤。抽血和打点滴时护士用针头刺破皮肤后,针头会在皮下行走一小段距离才会刺破皮下的浅表静脉。那么皮肤上的针眼和静脉刺破的位置就会有一定的距离,距离的大小会根据每个人静脉的深浅和护士的手法而有些不同。但总体来说,静脉被刺破的位置都在皮肤针眼儿处上方,也就是向心方,多半不会超过1~1.5厘米。这样抽血和打点滴的针头拔出来后,用大拇指最后一个指肚将皮肤针眼儿及向上2cm的范围都紧紧压住就可以确保压到了静脉被刺破点。接下来你需要的就是一点耐心和时间了。初期的压迫止住了静脉刺破点向外涌的血液。之后我们要给机体止血、凝血机制一点时间。这需要血管内皮细胞的收缩,还需要血小板的凝集和凝血因子的出动。一般压迫3-5分钟就可以完全止住了。个别在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和血小板减少的患者要适当延长压迫的时间,因为他们的机体会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完成凝血机制。
个别情况下,抽血和打点滴后的瘀斑和血肿患者是无能为力的。就是在护士探查一些难以寻找的静脉时已经将静脉刺破或刺穿造成了皮下血肿才拔出针头,这时的压迫只能起到避免进一步的出血。已出现的瘀斑和血肿只能等待机体慢慢吸收了。
如果不小心抽血和打点滴后出现了瘀斑和血肿,可以做的是在出现瘀斑和血肿的第一天进行一些冷敷,刺激血管收缩避免继续出血。第2天开始可以做一些热敷,促进出血的吸收。